第149章 一国根基_大秦: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
笔趣阁 > 大秦: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> 第149章 一国根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49章 一国根基

  城头的那一问很快传到了秦始皇这里。

  他叹了口气,“这个月的报纸分四栏发布,看看两位先生是否有兴趣编写文章。”

  东胡归附一事仍需继续宣扬,公输与齐墨的这场提问解惑之旅也会成为一个热点。

  还有最重要的农事,今年的收成虽然还没有一个准确数字,但看治粟内史忙碌的情况,应该是丰收之年。

  都是重要的事情,似乎每月一发的报纸有些不够用了。

  信息的传递在有了好的介质之后将是爆炸式的发展。

  秦始皇还算克制,因为王守阳告诉过他,后世的信息传播的状态。

  真真假假的东西都往上发,造谣一张嘴,辟谣跑断腿啊!

  导致秦始皇对于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有着戒备。

  一把双刃剑,不能轻易出鞘,更不能长久的暴露在外。

  杀伤力的太大,也容易被人利用。

  所以目前大秦的报纸产业依旧是本人在把关。

  “楚墨?”

  秦始皇带着深深的忧虑,喃喃出声。

  墨家三分,楚墨若能归附,将对大秦的安定起到很大作用。

  但这是一种理想式的结局,楚墨根本不会归附大秦。

  原因太多,理念,仇怨等等,这基本是对立面的两面。

  在函谷关呆了几日,农家之人在宴饮后的第二日便离开这里,国都治粟内史人手告急,种言便提议先由一部分农家人参与进来,毕竟精通农事,对于农事这方面算是对口。

  秦始皇便让王绾随行,带着他们先行离开。

  公输家和齐墨归附是也是件需要操心的事情。

  此次西行两家人并没有全部到来。

  只有二百人随行,其余部分将会逐渐到来,得有人接待。

  这些都是难得的人才,秦始皇不想显得怠慢,所以便等了几日。

  两家队伍加起来得有近千人,是一股不的力量。

  为了安全起见,蒙毅提议先让墨甲带他们去蓝田大营。

  那里是屯兵所在,就算是有人心怀不轨,也会被无声掐灭。

  对于这个想法,秦始皇并没有提反对意见,只是让公输合与相夫厘及几个弟子随驾,并征求两人意见。

  两家归附的消息还未传开,对于这方面的事情,秦始皇还是本着尊重的态度,不希望这来之不易的关系,因为一些事生了嫌隙。

  “陛下,无需如此相待,传令便是,公输之人莫敢不从!”

  公输合脸上带着笑意,对于秦始皇的安排并没有丝毫的反福

  这是人之常情。

  “齐墨既然归附,便是秦之臣子,陛下如此,倒是让我等有些无可适从。”

  文化人话,就是好听。

  秦始皇算是放了心,“哈哈哈,朕实在怕两家之人再跑了,好不容易服两位,若是因为一件事,再生嫌隙,多有不美!”

  “陛下考虑周全,我等坦然受之!哈哈哈!”

  有些话还是要出来才能知道对方真实的想法。

  笑着,便做好了两家的后续事情。

  同农家一般,一些专心钻研的人便在蓝田东工呆上一些时日,等到上林学宫落成,再行搬离。

  一些想要行吏治之人,由右丞考校,安排合适的试用职位,若能适应大秦吏治,便可正式成为官员。

  两人对于如此安排也很满意。

  在野多时,一朝入厅堂之内,总要有个适应的阶段。

  每个人都想着一朝登顶,但这是不现实的事情。

  就算是知道有些饶结局,秦始皇还是心的给他们安排了副职。

  萧何曹参如此,陈平甚至还只是扶苏的谋士。

  只不过萧何此人能力太强,只是几月时间,就能将太仓丞之事做得井井有条,不得不重视。

  秦始皇需要亲自见一面,看看这位萧何到底有多大能力。

  两人将自己撰写的文稿交给了秦始皇。

  后者仔细看过,对于两人文采赞赏了一番。

  其中可更改的地方很少,两人对于一些涉及机密的事情也心知肚明。

  并且也向种言问了些避讳,知道如何将归附之事和所见所闻写的精彩。

  “想不到,我等也行了一番家的事情。”

  “两位大才,家自然不能比拟,不过这报纸一事,倒与家十分契合,不知两位可有相识之人?”

  两人抚须而笑,公输合开口言道:“陛下既已有招揽百家之意,有些人总归是会来的,静待便可。”

  公输合此言似有意,秦始皇当即想到了什么。

  感叹一句,农家开了个好头啊。

  “若百家都出个难题让朕来解,这得等到何时?”

  相夫厘笑道:“陛下豪言既出,百家之人有问,自然是考校。”

  秦始皇脸上露出苦笑,心中却是有着期待。

  “此稿不日会送去国都,两位是否还有要更改之处。”

  两人摇头,“一字不改。”

  秦始皇点头,“两位深信朕,朕也定不负两位之意,大秦日后科技之发展,全赖墨家与公输,请受朕之一礼。”

  两人肃然,各自回礼。

  就此百家之人,又有两家可以算是正式入驻上林学宫

  一份分成四个栏目的报纸被很快印刷出来,分散各地。

  震惊,考古发现大秦月报原本

  这次的信息冲击力度之大,远超想象。

  尤其是对于诸子百家的传人。

  儒家依附皇权,由王绾为代表,早就是秦国吏治之人。

  农家本就在秦国受到重视,如今支脉尽数归附,此次秋种诸多方法皆都在报纸上写明,多了很多增产理田的法子。

  如今又得墨家两脉,与公输家机巧相辅,大秦国力定当在上一个台阶。

  一句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,让很多好游侠之人心湖激荡。

  尤其是后面秦始皇给的注解。

  大秦之人,不日便可尽是大秦之民,更让很多还是隶民的人看到阶级跃迁希望。

  这个信息不仅在中原之地流传。

  有一部分还出现在了东胡之地。

  马族族长听着译者为自己诵读的内容,脸上的震撼之色从未停止。

  这些事情让他更加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信心。

  “父亲,秦皇诸多举措,对于东胡还专列一篇,上面的一些肉类与奶制品的法子,对于我们可有大用!”

  马族族长看着一脸欢喜神色的儿子,点零头,“不错,这篇专为东胡准备,可见秦皇对东胡的重视。也能看到秦之强大。

  儿子,上次你去觐见只是看到了武力。这才是秦皇想让我们看到的真实一面。”

  老族长指了指译者手中的报纸,眼睛中带着深深的敬畏。

  文治才是一国根基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su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s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